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
人生总有一个个的目标要去奋斗。可当你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你是否认为努力还有作用呢?
请根据材料内容,结合自身体验和观察,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解析:
材料有两句话:第一句肯定“奋斗”的必要,第二句转而提出疑问,要求考生思考“当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是否认为努力还有作用”这一问题。因此,写作方向比较明确,即回答第二句的疑问。答案自然是“有作用”或“没作用”,论证时做到自圆其说即可。
如果认为“当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认为努力没有作用”。那么首先要界定“努力”是之前的努力,还是之后的努力,抑或是所有的努力。界定后再分析原因,再用相关事例以佐证。如把观点定为“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不妨放弃原有努力,进行理性地考量”,接下来,就得思考理由:
①收效甚微说明方向错了,不妨放弃原有努力,调整方向,顺应规律;②收效甚微证明目标错了,不妨放弃原有努力,重审价值,避免浪费;③收效甚微说明方法错了,不妨放弃原有努力,停下脚步,调整身心。
总之,当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选择放弃原有努力,不是懦弱,更不是消极,而是一种审时度势、懂得取舍的智慧。
如果认为“当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努力仍有作用”。同样也要界定“努力”的范围,然后思考“努力有哪些作用”“为什么仍有作用”,如把观定为“收效甚微时,仍需多努力”,其中的“努力”指未来仍需努力,理由:
①眼前收效甚微,再努力一把,有化山重水复为柳暗花明的可能;②虽然收效甚微,但收获了经验与能力的成长;③虽然收效甚微,但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;④虽然收效甚微,但收获了“难兄难弟”;等等。
范文:
行至水穷处,不妨重新审视
常言道:“坚持就是胜利。”于是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,一些人奉此为“金科玉律”,如被蒙眼睛的驴,埋头苦干,甚至拼尽全力,哪怕收效甚微,也绝不言弃。这种做法真的总是正确的吗?其实,更理智的做法是,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不妨放弃原有努力,进行理性地考量。
此时,一定会有人会跳起来道:“轻易放弃,前功尽弃,更没有成功的可能?”没错!坚持,很多时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。毕竟“水滴石穿,非一日之功”,但那有一个可预知的结果——“石可穿”;如果结果不可知,甚至明知是飞蛾扑火,还要一意孤飞?难怪有人说,如果方向错了,停下就是前进。所以,拼尽全力时,不要忘记抬头看天。
因为,当拼尽全力仍收效甚微时,继续盲目坚持,如同在黑暗迷宫中横冲直撞。耗尽时间和精力,却始终找不到出口,不仅身心疲惫,还可能错过其他好机会;更似航船在行驶中发现前方狂风巨浪,暗礁密布,明智的船长不会固执地继续前行,而是会选择暂时躲避,重新规划航线。
历史上,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。三国名臣诸葛亮,为复兴汉室,六出祁山,殚精竭虑,拼尽全力,然而他的北伐行动,始终未能取得突破,却最终病逝于五丈原。令人唏嘘!假如诸葛亮在前几次失败后,就果断放弃原有策略,重新审视天下局势,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局。而与之不同的是,鲁迅原本抱“医学救国”的热情,东渡求学,而国人的诸多麻木不仁,深深刺痛了他。他意识到自己拼尽全力,虽能拯救单个的肉体,却难改变民族的麻木和愚昧。于是弃医从文,化笔为戈,用文字启蒙国人思想,用文学激发民族抗争,从而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。历史的灰烬中有余温,古人之事,令人深思!
然而,现实中类似的悲剧更让人反省。学习上“三更灯火五更鸡”,夜夜熬战反而成绩不佳,不停下反思方法,却一味内耗自己;创业中“白天做老板,晚上睡地板”,拼尽全力反而经营惨淡,不放弃原来赛道,却盲目随大流;情感上只会做“舔狗”,在一棵树上吊死,不懂双向奔赴而失去真正爱情……人生的路有千万条,既然没结果,那就洒脱放手。未来如璀璨的星辰大海,何必踟蹰于眼前的半亩方塘?
总之,拼尽全力而收效甚微时,果断放弃努力,不是懦弱而是智慧。毕竟没有绽放的烟花,划出的弧线再优美,仍是空白;没有结果的努力,途中的风景再精彩,终是遗憾。所以,既然拼尽全力无法到达波澜壮阔的大海,不妨放弃奔波,做一汪宁和平静的湖水;既然使尽解数无法成为众中眼中的大英雄,不妨放下执念,做一个取悦自己的平常人。
正所谓:全力行至水穷处,回头亦有艳阳天!
备案号:鄂ICP备17009702号-1 联系方式:2645034912@qq.com
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内容均是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,本站仅提供内容展示服务,不承认任何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