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千年来,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,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,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……很多事物,在时间的淬炼中,愈显活力和价值。
请以“历久弥新”为题目,写一篇议论文。
要求:论点明确,论据充分,论证合理;语言流畅,书写清晰。
范文:
历久弥新
百年前,陈寅恪先生在纪念王国维先生的铭文中写下:“历千万祀,与天壤而同久,共三光而永光”。用这句话形容中华文明的发展再合适不过。千秋百年,当历史的风吹过华夏大地,中华文明中的古老经典、杰出思想、民族精神不仅没有随风而逝,反而超越时间、地域的藩篱,表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,以更加强大的活力和价值,支撑民族走向新生。
若问中华文明何以历久弥新,首先就在其颠扑不破的强大价值。无论是“四书五经”等经典中深邃的思想,还是“自强不息”“爱好和平”等伟大的精神,都充满了对天人关系的终极思考,对世道人心的深刻洞察。这种思考和洞察所达到的高度、广度、深度不仅难以超越,而且在漫长的岁月中,其中的智慧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用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为人类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遵循。
但要知道,思想精神之伟大只是一方面,它固然让中华文明走到今天,但要想“愈显活力和价值”,那“历久”之“久”所代表的时间因素便不可忽视。时间是什么?时间是“催化剂”,也是“试金石”。经过漫长时间的催化与淬炼,有价值的事物才有可能不断与外界碰撞融合,在革故鼎新中彰显新的价值。儒家思想从创立之初的边缘化,到后来融合中西哲学发展为“新儒学”,《红楼梦》从诞生伊始的不入流,到如今排演为兼具古典与当代表达的“青春版红楼”……更多经典、思想、精神都借助时间之伟力,在发展中愈显活力与价值。
因此,事物本身的价值让“历久”成为可能,而事物在时间长河中的进化与锤炼,促进了从“历久”到“弥新”的跨越。但这种跨越的实现,依靠的不是在时间长河中随波逐流、听天由命的等待,而是劈波斩浪、锐意进取的创造。换言之,“历久”之“历”,应是积极主动之“历”,而非消极被动之“历”。电影院里,《长安三万里》用动画将古人的浪漫艺术地表现出来;故宫博物院中,“紫禁城与凡尔赛宫”的展览正在吸引更多年轻参观者的目光;世界舞台上,《只此青绿》的全球巡演让更多世界友人醉心于中国的青绿之美。利用科技,走进生活,走向世界,“历久弥新”的根本,永远不能缺少人的自觉参与、主动创造。只有这样,跨越时空的穿透力与自信自强的创造力,才会汇聚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。
于文明中发现,于时间中淬炼,于创造中发展。这,方为“历久”而能“弥新”之道。
备案号:鄂ICP备17009702号-1 联系方式:2645034912@qq.com
答案圈提供的所有内容均是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,本站仅提供内容展示服务,不承认任何法律责任。